跳到主要內容
::: 網站導覽
:::

陳千武文學的世代光影和時代像─歷史的考察

主講人 | 李敏勇(詩人、作家)

上架日期 | 2022/03/25

演講紀要 | 點此前往

主講人:李敏勇(詩人、作家)

時間:2022年3月10日(四)14:00~16:00

地點:國史館4樓大禮堂(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)

 

內容簡介:
戰後,臺灣脫日本殖民,轉而被國民黨中國代表盟軍接收,進占統治。經歷悲劇性開端的二二八事件,流亡殖民統治,白色恐怖,長期戒嚴的特殊的歷史構造。一九二〇世代詩人陳千武從日本語轉而中文的「跨越語言一代」文學歷程,呈現在他的詩與小説志業。
陳千武這一世代,本為戰後即應登場的作家,但遲至一九六四年,詩誌《笠》和綜合文學誌《臺灣文藝》創刊,陳千武才登場。他與詹冰、錦連、林亨泰⋯成為李敏勇所說,分別是火、水、土、木的詩人,呈顯同世代不同的精神史面相,以詩為誌,留下印記。
陳千武的詩兼具抵抗與自我批評。抵抗,針對流亡殖民統治;自我批評,反思被流亡殖民的臺灣人自己。在太平洋戰爭倖免於死的他,有特殊的人生經歷,流露在詩與小説作品的文學心性烙印鮮明的血肉化現實與想像。
在詩行留下「埋設在南洋/我底死,我忘記帶回來」,並以小説《獵女犯》記述太平洋戰爭經驗的陳千武,留下跨越語言和跨越國度的詩性歷史印記。他與同世代的臺灣詩人形成不同的詩風景。

00:00:00 陳儀深館長開場
00:07:36 演講開始:詩比歷史更真實
00:16:02 臺灣是特殊歷史構造的國家
00:23:48 世代的光與時代像
00:40:27 「火」:陳千武詩中的暗喻與抵抗
01:01:02 「水」:詹冰詩中的清澈與抒情
01:05:06 「土」:錦連詩中的歷史氣味
01:10:31 「木」:林亨泰詩中的純粹
01:15:33 兩位女詩人:陳秀喜與杜潘芳格
01:21:59 為何少了以「金」為比喻的詩人
01:30:39 結論:從「詩」當中找到秘密

觀看人數

1326

Top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