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下ENTER到主內容區
2021年9月9日演講活動:以海為田:北臺灣大雞籠社的生計模式與地方社會變遷(1620-1900)

2021年9月9日演講活動:以海為田:北臺灣大雞籠社的生計模式與地方社會變遷(1620-1900)

已結束的活動

【專題名稱】以海為田:北臺灣大雞籠社的生計模式與地方社會變遷(1620-1900)
【主講人】鄭螢憶(東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)
【時間】2021年9月9日(四)14:00~16:00(13:30 開放入場) 
【地點】國史館4樓大禮堂(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)
 
【內容簡介】
  本文指出早在十七世紀,大雞籠社人以漁獵採集、非專業性工匠態,來往於淡水河流域至立霧溪口間,過著勞務提供、以物易物的生活。明清更迭後,康雍年間社人仍「以海為田」,仰賴交易活動與海洋資源,維持生計。乾隆年間社人開始受到漢民墾佃習慣、貨幣經濟與交易受阻等影響。此後,又因清帝國的番界政策、熟番地權保護、維生條件惡化等因素,遂使得番社在漢移墾者的協助下,藉由「創設地權與租佃關係」,招墾距社尚遠的山林資源,以收取番租,形成「以山為業」的生存策略。同時,18 至十九世紀,社人們為了維持漁業與商貿事務,藉由與漢人漁民合建寺廟,取得與漢人社群協商資源整合與調解衝突的空間;另方面又保留番社原生祭儀、利用祖源敘事,形塑清代社寮島番漢「融合又分立」地域社會。
 
 
※聯絡電話:02-2316-1055采集處第三科
※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,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。
 
【演講活動防疫公告】為防範疫病,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:
(一)預約報名入場:限42名。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(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),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;報名成功後,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(若您使用Gmail信箱,請留意垃圾桶),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,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,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。
(二)實名(聯)登記: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,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(聯)制需要您提供姓名、電話等,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,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,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。
(三)量測體溫: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,額溫高於37.5度者,謝絕入館。
(四)配戴口罩:請務必自備口罩,並全程配戴。電梯內,請避免交談。

 

回到-頁首
Loading